避免由双方知识储备差异较大导致的讨论不畅
我在网上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讨论”:
a:[发一个据说是 UFO 的照片](1)
b:一看就是假的。(2)
a:怎么看出来的?(3)
b:这还用看吗,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4)
a:你是说 UFO 不存在吧。你听说过“罗斯威尔事件”吗?(5)
b:是那种“世界未解之谜”里的吧,不都是编的吗?(6)
a:不只“世界未解之谜”里有,有很多相关资料,如果你感兴趣的话……(7)
b:……
我看得时候就为 a 着急。基本上从(2)开始,a 就没必要继续和 b “讨论”了,因为 b 对这个话题基本一无所知,继续讨论通常是没有意义的。能看出来 a 想说服 b 一些东西(不谈这种说服是否可取),但从 b 的态度看,这样的说服也是徒劳无功的。
我们再看另一个版本的:
a:[发一个据说是 UFO 的照片](1)
c:我认为这个照片是伪造的。(2)
a:为什么呢?(3)
c:你仔细看图里中 UFO 的颜色,是有灰色斑点的。而它的背景高楼,颜色是比较纯净的。而且 UFO 和背景的衔接部分比较突兀,没有那种自然的模糊。(4)
a:我也感觉不大对劲,但说不出原因。你这么一讲,我也发现了。(5)
c:另外还有一点更重要,……(6)
可以看出这样的讨论更有价值。实际上那个 UFO 照片的确是伪造的。c 和 b 一样,认为照片是伪造的,但原因并不相同。b 认为这世界不存在 UFO,所以判断这张 UFO 照片是伪造的。而 c 在鉴别 UFO 照片真假的方面有一些知识储备,通过明确的根据,判断这张 UFO 照片是伪造的。
所以 a 下次再和别人讨论 UFO 时,就需要注意,如果对方对 UFO 并不了解,那继续讨论很难有什么收获,那就像这样的对话:
a:我想去北京玩几天,但不知道当地有什么美食,你有什么推荐吗?
d:北京?那是什么地方?如果没有更多证据,我不认为北京存在。
a:……
我想 a 大概不会拿出地图或者其他证据来向 d 证明北京这个城市确实存在。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如果 d 连北京是否存在都不清楚,怎么可能知道北京有什么美食呢?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