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和爱情的区别
这是我两年前写的旧文,虽然最近很少再思考爱情方面的问题,但重读后发现自己基本还是保持之前的观点。
友情和爱情的本质区别是我疑惑了比较长时间的一个问题,我一度认为自己想不出结果了,这几天在想另一个问题时,突然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看法。
我认为友情和爱情并没有本质区别,爱的程度上,友情要低于爱情。
关于这个问题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是:友情和爱情有着本质的区别,就像两条路,如果两个人往朋友关系发展,就会离恋人关系越来越远。
分析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下面尝试从几句话着手。
关于友情和爱情,有几句经典的话:
- 我们关系很好,无话不谈,却只能做朋友。
- 因为太熟悉了,所以不会成为恋人。
- 对不起,我从最开始就只把你当朋友/哥哥/妹妹/姐姐/弟弟。
- 如果表白后,被拒绝了,朋友也做不成了。
从以上4句话看,全对“友情和爱情有本质区别”的观点有利,所以最开始我也是更倾向这种观点的。于是我开始想这个本质区别是什么,最容易想到的是友情和爱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情,这也是被广为接受的一种观点,但区别在哪呢?
如果友情和爱情完全不同,那两个人的感情应该既有友情的成分,又有爱情的成分。可以把两个人假设为两个点,而友情和爱情是两个点相互的作用力。但根据实际情况,这个力不是相互的,也就是你喜欢她但她不一定喜欢你。这样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相恋的两个人只有爱情没有友情,另一种是他们既有爱情又有友情,只是爱情比友情更强烈。
先看第一种说法,两个人本来是朋友,但慢慢随着互相了解的加深,往恋人关系过渡。那反映到模型上就是两个点间的友情作用突然断裂,同时近似相同大小的爱情作用生成,也就是友情变成了爱情。友情和爱情有本质区别,但可以跳过量变直接完成质变,是很难让人接受的,如果有人认为这还不构成矛盾。而且我们知道“关心”、“爱护”之类基本元素在亲情、友情、爱情中都是存在的,认为友情和爱情都是不可拆解的感情更像是逃避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那第二种说法呢,看起来复杂些。两个人之间既有友情又有爱情,强者占主导地位。这种说法存在更大的问题。在这个模型上看,友情和爱情有本质区别并没问题,但实际上这个本质区别说的是两个人之间,或者是爱情,或者是友情,也就是人与人关系的本质区别。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却是混合着爱情和友情的一种东西,如果爱情强了是爱情,爱情弱了就是友情,本质区别变成了二者的数值比较,里边单独的友情和爱情已经没有了意义,和前提描述的不符。
那只好看看友情和爱情没有本质区别的观点,能否自圆其说。首先面对的就是上边的4句话。
1、我们关系很好,无话不谈,却只能做朋友。
这个是出现最频繁的,我在网上搜友情到爱情过渡失败的例子,数十个出现类似的描述,占多数。这句话看上去无懈可击,关系很好,却不能成为恋人,是因为是往朋友方向发展跑偏了,离恋人关系越来越远么,是否有其他解释?
有的。这句话极具误导性,诱导点在于“关系很好,无话不谈”。言外之意就是因为无话不谈,所以关系很好。实际从使用这句话的上下文也看出就是这个意思。两个人在网上、电话或者面对面无话不谈,于是一方甚至双方认为和对方关系很好。但无话不谈真的就是关系很好吗?
不是!想到这里我也有些吃惊了。事实上无话不谈不仅不是关系很好,而是关系很一般,浮于表面。可以想想,你在网上遇到一个谈得来的人,几天时间就聊了很多,不管是个人自然情况、情感史、对各种问题的理解、甚至一些和亲戚朋友恋人都不会提起的隐私,都聊得来,说无话不谈一点也不过分。但这能算关系很好吗。两个人没相处过,甚至面都没见着,只是通过文字瞎子摸象般了解对方。
无话不谈的原因是无戒备、无顾虑,再加上一点信任,基本就没别的了。你基本不考虑对方是否喜欢这个话题,看了这句话是否有什么不良反应,是否侵犯到对方隐私等等。也就是不在乎,无责任感。说得夸张点,你们真的无话不谈,是因为你们互相根本不在乎对方,这怎么叫关系好?在这个基础上往恋人发展,不用想就知道可能性渺茫,能发展成普通朋友就不错了。
当然慢慢两个人可能会慢慢了解对方喜欢什么反感什么,也就不再是无话不谈了,继续发展下去,实际关系是在加深。
2、因为太熟悉了,所以不会成为恋人。
这句话实际是有一些道理的,但只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这句话的诱导性会让这一点点道理不值得一提。
说这句话的情景,一般是两个人,一方甚至双方认为和对方太熟,无法往恋人关系发展,实际也没有表白发生,然后和局外人说的。
先说这个特定情况。就是一方或双方确实很了解对方,深知对方的某缺点(外在或内在)不符合择偶要求,进而不会往恋人关系发展,但这个缺点不影响成为好朋友。这个缺点外在的可能是钱、家庭条件、地理因素等等,内在的可能是性格上、志向上等等。关于这个再多说一句,我认为只有外在因素基本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往往是已经有内在因素了,但用那个外在因素作为说辞。
但这往往不是多数情况,多数情况是这样的。
所谓熟悉只是表面的熟悉,实际根本不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我网上查到的情景基本都是这类。双方可能确实关系还好,经常一起出去玩得很开心,其中一方或双方知道如何取悦对方,甚至不分彼此,这个和无话不谈是不同的。双方以对方好友、哥们、知己、知音等自居。但关系就不继续发展了,维持了现状,久了就产生了那个想法。
这种情况是双方关系发展到了一个瓶颈,其实其中一方或双方已经想到往恋人方向发展了,但存在种种问题,比如对方对自己的了解还不够,不够体贴,一些原则性问题无法达成共识等等。但都不想主动再往前迈一步,或者主动提出,于是不再发展了。慢慢因为一直维持着现状,新鲜感也没了,造成太熟悉的假象,像什么没感觉了之类。这种情况如果一方意识到了,主动再迈出一步,或者更深入了解对方,还是很可能发展成恋人的。
3、对不起,我从最开始就只把你当朋友/哥哥/妹妹/姐姐/弟弟。
这个只能说是骗人。当然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
有意的就是,明明动了真感情,后来发现对方有缺点无法满足择偶要求的情况。
无意的是,确实他从最开始就是这么当的,对于说这话的人他没有撒谎,但这句话本身有问题。不是说这种感情与爱情有本质的不同,而是它具有了爱情的某些特点,但缺失了另一些,使它看起来更像友情或者亲情。这种情况也不是不能发展的,找出问题所在,双方做出一些改变后,还是有一定可能发展成恋人的。
4、如果表白了,被拒绝了,朋友也做不成了。
这种情况是最纠结的。因为这是一个选择,而且有赌注在里边。我想很多人都面临过这个选择。提这个是因为,如果爱情和友情有本质区别,为什么在爱情上的努力会严重影响到友情,如果没有本质区别,这个表白究竟产生了什么作用,当然现在这个不是主要的话题了。
首先看下这个结果在什么情况会发生。
实际上这个结果的发生还是比较多的。但看看那些实例,其实多数是和第1句话类似的场景。但为什么第1句话里表白后做了朋友,这个连朋友都没得做呢?(想到个有趣的方法,如果想和一个认识不久的人快速成为普通朋友,表白吧。当然这不是个好方法。)
因为这种情况发生前,两个人确实是关系不错的朋友,类似于第2句的情况,也就是说它是第2句的前提下,一方表白了后的一种结果。那么看下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个结果。
在那种情况表白会有几种结果,一是打破僵局成为恋人,二是话说明白后保持原有的朋友关系,三是这里说的,不仅没成为恋人,原有的朋友关系也断裂了。
先看看第二种结果,相对还好分析点。一般是表白的人的对方知道他满足不了自己择偶要求。还有个变体,是他说,我配不上你,你找个更好的吧。这种情况往往不是单纯的自卑、谦虚之类,而是确实对方满足不了自己择偶要求,只是换个说法说出来好听些。不过这个说法太伤人了,因为还有后劲,还不如直说。(关于这个还有很多容易误解的问题,不在这提了。)
然后呢,表白的人接收了事实,认为确实做恋人不合适,还是保持朋友吧,所以对原有的朋友关系也没有太大影响。
那第三种结果呢,前半部分和第二种结果一样,不同在于后半部分。就是表白的人不甘心,感觉不公平,自己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得不到回报等等。同时被表白的人也发现了对方的异常,朋友无法继续做下去。
是否有表白的人自己感觉没什么,但被表白的人主动疏远了呢?这种情况也有,但我想主要是因为沟通不善了解不周,导致被表白人认为对方没死心,而从自己看是不存在可能性的,为了避免进一步伤害对方,用疏远进行进一步的暗示,而对方又理解错了,认为是朋友也没得做了。
除了这4句话,还有许多关于友情和爱情的纠结问题,但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加以分析,结果也是类似的。
如果这个结论是合理的,多数人对友情和爱情相关的问题都有相当的认识误区,为此许多对本可能在一起的两个人因为不应该的原因只做了朋友甚至朋友都没做成。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現在的我不知可以做什麼。因為唯一可以做到的便是等待,我也不清楚我還可以堅持多久,至少現在不會放棄的。您若要告訴我這般做太卑微了,早日放棄吧,我還是不願的。
之前的我一直一個人,那時的我覺得這般做好像很美好。不用因為這些東西而煩惱,事實證明那時的我很開心,沒有什麼煩惱,哪怕是工作帶給我的問題也無法困擾我。但是自從遇見了她,我就生出了諸多煩惱。生活還是照舊,只是沒了曾經那般美好與快樂。工作感覺所有的問題都在被放大。但是我還那般想的,無論如何,現在讓我放棄我還是不願的。
我想等待是不需要的,你等不到你想要的东西。而你所说的“坚持”和“放弃”更像是一厢情愿,在她眼中可能并没有这样的词语。
也许你是把她作为自己的心灵寄托了,更直白地说你是把她当作自己的工具了。这种关系是不平衡也不长久的。如果你想维持现状,那么依然可以继续,只是这泡沫迟早要破裂。
如果你想和她建立平衡稳定的关系,就需要从头开始,认识到你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深厚,需要不断的面对面的交互来加深互相的了解。你需要把她从高高在上的天上拉回到眼前的地面,这样关系才可能平衡。微信尽量少用,那通常不是沟通交互的捷径而是歧途。
而且这个过程不总是美好的,一些真实的东西会打破之前的幻想,自己很可能会失望。如果你愿意考虑她的感受,这也就不是问题。
我也明白慢慢就會好的。但是心中那種焦慮,正愛一點一點蠶食我的內心。我的生活方式也因此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我本身不怎麼使用微信,現在卻變成了每日打開的最多的成為了微信。
在喜欢的人面前很容易这样,次数多了就习惯了吧。
我跟我的同事女性溝通的很輕鬆,什麼也可以講。但是不知道為何見了她便卡了殼,忘了詞。
那也许只能慢慢锻炼了。比如平时多和异性的同学或者同事随便聊聊天,关系不需要很好。
另外也不需要假装镇定。直接和她说“每次我看到都感觉很紧张,不知道说什么,想说的话也不清楚从哪说起”之类就行。接受真实的自己后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但是除卻微信我沒有別的方式可以聯絡到她,每次見她都是她來我才可以見到她。
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面的與她交流。
每次見到她便緊張的不知從何開口,如同子彈卡殼一般,說不出心中所想。
我想要知道,第三種結果出現了,又該如何挽救呢?
其实最好是不要让对方有机会说出这种话,这会让自己在关系中变得被动。一般只有不合时宜的表白或者亲密举动才会给对方这个机会,这都是相处中比较忌讳的。
自己很容易担心如果不把心意尽快告诉对方,其他人就有更多机会,这样对自己不利。但两个人的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和对方如此,对方和别人也如此,都没必要着急。但不能让双方的关系停滞,而是想办法让它自然而然地加深(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网上认识,那一定要尽早见面,并且多在线下接触。不然这关系很难自然而然地加深,很容易出问题)。如果没遇到阻力,速度也是很快的,几个月时间足以产生转机,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然后具体处理即可。
我想“挽救”这个词也许不大合适。两个人的关系多种多样,情侣或者夫妻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如果只接受这一种,事情很可能会搞砸。
并不是随便两个人都可以促成这种关系的,也不一定一开始就确定了这种关系。就像我文中说的,友情、爱情和亲情中有很多共同的部分,相互转化也许没有那么难。但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可能导致这种转化不可能发生。
那么关键就在于怎么判断是否有原则性问题。只能靠更深入的互相了解。“最开始就只把你当朋友/哥哥/妹妹/姐姐/弟弟”,并不影响二人的互相了解。继续以之前的方式相处即可,重点不是形式的变化,而是关系的加深。随着关系的加深,互相了解的增加,其中一方总会判断出来双方是否存在无法解决的原则性问题。比如其中一方对另一方的年龄、身高、性格、家境等等方面有不可妥协的要求,那么就不用想着往爱情发展了。如果没有类似问题,随着两人关系加深,自然而然就会往爱情发展。
如果关系已经开始疏远了,那么自己需要果断地放弃对爱情的执着,修整双方的关系。但不能说得太死,比如“我也只想和你维持兄妹/姐弟关系,之前只是开玩笑/脑袋短路了”。可以说“我只想多花些时间陪着你,因为在一起的时间很快乐,至于我们是什么关系并不重要,不需要为这个烦恼”。对方不一定会接受关系的复原,有些东西断了后就接不上了,那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自己尽力了也没办法恢复,那就及时放弃吧,而不是缠着对方。
两个人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出了问题要具体分析。
我感觉虽然你在说她,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她只是一个装饰。我想你不清楚她对你的感受如何,也不清楚她打算怎么处理和你的关系。你对她的了解还太少,过早地陷入到自己的幻想中。那幻想也许很美好,但却很容易破碎。
按照您的觀點,我便是那個懦弱的人了,我願意承認那一切已經既定的事實。一個人獨立沉溺於幻想當中,在幻想中自我安慰。
可是我卻很喜歡,也許真的是懦弱到了骨頭裡面了吧。
我們之間的維系很脆弱。我可以見到她的人,也有她的微信。但是都是建立在她願意來見我,她願意回覆我的微信。
我們一同相約同遊過濕地公園,一起坐在車上閒聊嬉鬧。
我不知這樣的到底屬於什麼情況與類型。
後來之後的時光便是生活中充斥著焦慮,每天最大的動力便是等待她過來或者可以給我發送一條微信訊息,無論是好與壞。而我目前每日所做的也是唯一可以做到的便是11/27pm的時候發送一條晚安,然後一天便如此結束了。
跟您說說她吧。
她是一個很安靜的人,安靜到她明明坐在那裡,你卻感覺不到她的存在。
同時也很冷漠,我不知有什麼東西可以牽動她的心玹,什麼可以勾動她的情緒的變化。